近日,浙外博达论坛第1076讲暨英文同文讲坛第126讲顺利举行。上海外国语大学陈广兴副研究员受邀作题为“文学研究如何探索具体的真理”的学术报告。永利娱城app文学与创作系教师、 学院部分师生参加,文学与创作系学科专业负责人潘家云教授主持。
陈广兴从“真理是否存在”这一根本问题切入,系统梳理了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对真理与主体概念的挑战,并指出在尼采以来的思想谱系中,真理逐渐被视为阐释的产物、权力话语的建构。他强调,德里达的“解构”并非虚无主义的否定,而是揭示思想体系运作逻辑及权力机制的政治实践。陈广兴认为,文学研究不应止步于文本分析,而应回到历史与社会语境中去思考“文学的现实关切”。
在阐述“理解从阅读产生”时,陈广兴通过对《瓦尔登湖》具体段落的解读,强调阅读原作的重要性。他阐明阅读不仅是语言能力的训练,更是通向真知、锻炼心性的修行过程。他进一步提出,学术研究的基础在于大量、深度且持续的阅读,唯有如此,才能形成独立的判断力与批评意识。
在谈及研究方法时,陈广兴从文献检索、立论思路、语言表达、学术规范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建议。他指出,学术写作既要遵循逻辑与常识,又需保持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既要注重理论的运用,更要具备实践操作的能力。他特别强调“材料比观点更重要”,提醒青年学者重视资料的积累与验证,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对待研究。
最后,陈广兴以曾国藩等学者的学术精神为例,勉励学生在文学研究中保持“学术情怀”,坚持理想与真诚。他鼓励同学们既要热爱文学,也要敬畏学问,以真诚之心、独立之思去探索文学中的“具体的真理”。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与会师生纷纷表示,报告视野宏阔、内容丰富、语言生动,不仅加深了大家对文学研究方法的理解,也启发了青年学者思考学术的本质与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