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阳光护航 | 校园法治必修课:远离这三大雷区,守护青春不踩线!

  • 时间:2025-11-17
  • 来源:
  • 作者:王正熠 卢湘香

校园是青春逐梦的沃土,也是法治实践的小社会。从日常出行到社交互动,从矛盾处理到物品使用,大学生活的每一个场景都暗藏法律边界。不少看似“小事”的行为,实则可能触碰法律红线,请查收这份校园生活的法治必修课指南,帮你认清风险、规避陷阱,让青春在法治护航下稳步前行!


一、防范毒品,坚决不碰雷区



近年来,毒品伪装形式层出不穷,除了传统毒品外,一些新型毒品伪装成“聪明药”“提神饮料”“跳跳糖”等形式,悄悄潜入校园,严重危害学生身心健康。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吸毒不仅摧毁个人健康、破坏家庭幸福,更是违法犯罪行为。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因好奇尝试、不因压力逃避、不因诱惑动摇。在KTV、酒吧等娱乐场所,更要提高警惕,不轻易接受陌生人递来的食品、饮料,不帮他人保管、传递不明物品。



(来源:小红书 巴洛卡授权使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条:非法持有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冰毒)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六十二条:吸食、注射毒品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吸毒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或者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的,不予处罚。



二、化解矛盾,切勿冲动行事



同学之间因生活琐事产生摩擦在所难免,但处理方式决定事态走向。无论是言语冲突升级为推搡动手,还是在球场、食堂因一时意气发生争执,甚至发展为校园霸凌——如恶意排挤、言语侮辱、网络攻击、肢体欺负等,都不是“小事”,都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


我们要学会理性沟通,换位思考,及时向老师、辅导员或学校心理中心求助。如遭遇或目睹校园霸凌,应勇敢说“不”,保留证据,第一时间向学校或公安机关报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或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轻微伤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轻伤及以上,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来源:小红书 原铨画授权使用)


三、规范出行,严守交通规则



电动自行车是校园常用代步工具,载人骑行、不戴头盔、逆行、闯红灯等行为,不仅威胁自身和他人安全,更违反道路交通安全相关法律,需承担双重责任。


骑行电动自行车车必须戴头盔、不载人、不逆行闯红灯,不无证驾驶机动车,出行优先保障自身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一条: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戴安全头盔。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九条: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通行规定,处警告或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扣留其非机动车。



(来源:小红书 原铨画授权使用)


四、牢记电话,应急及时求助



如遇突发疾病、意外受伤(如骑行摔倒、运动扭伤等)等场景,可拨打医务室 24 小时应急电话:0571-87562120


如遇校园内遭遇盗窃、冲突纠纷、安全隐患(如消防问题、可疑人员出没等)等情况,请拨打保卫处校园报警电话:88213110


青春不可逆,底线不可破。愿每位同学都能将法律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规范自身行为,远离违法风险,让青春在安全法治的环境中绽放光彩!



地  址:浙江省杭州市留和路299号

电  话:0571-87799024

邮  编 :310023

永利娱城app信箱:ywbgs@zisu.edu.cn

微信公众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