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风采

师生风采 | 以青春担当织就中塞友谊纽带——英文学子商务部中塞研修班服务手记

  • 时间:2025-11-16
  • 来源:
  • 作者:黄佳怡


当“一带一路”的东风架起跨国合作的桥梁,永利娱城app学子黄佳怡以专业之力,全程护航商务部中国—塞尔维亚匈塞铁路建设与管理研修班,在十五天的朝夕相伴中,书写了一场联结技术、传递温情、共促互鉴的青春旅程。

凌晨两点,我迎着夜色出发前往首都机场,即将完成我的首个任务——接机。出发前的紧张感几乎将我包裹,“我真的能做好吗?”“见到学员们该说些什么才得体?”一连串疑问在脑海中盘旋不散。经过一个小时的忐忑等待,人群中终于出现了我们班学员的身影。我深吸一口气走上前,笑着说出早已在心里演练过的那句“Hello,welcome to China!”,而学员们脸上热情洋溢的笑容,瞬间驱散了我大半的局促。随后我为大家分发了准备好的小册子,陪同他们乘车返回学院办理入住。当所有流程顺利收尾,我的第一次任务也顺利完成。

下午的开班仪式上,我以主持人的身份登场,细致介绍研修班安排与注意事项,用饱满的热情破冰暖场,为后续的交流埋下友好的伏笔。

在北京的课堂上,从“中国国情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宏观解读,到“高铁建设施工技术”的专业分享,一场场高质量讲座接连上演。我作为课程助理静坐教室后排,随时衔接老师与学员的沟通需求,确保教学节奏顺畅高效。塞尔维亚学员们的好学精神格外动人,课堂上主动举手追问,课后围坐交流探讨,这份对知识的热忱深深感染着我,也让我在双向沟通中快速提升了跨文化协调能力。

生活里的贴心陪伴更让情谊升温:耐心指导他们使用公共交通、讲解网购支付流程,细致解答衣食住行的各类疑问,我以十足的耐心回应每一份需求,在琐碎的日常中,与学员们渐渐建立起跨越国界的信任与默契。其中一位女学员格外热情,相处中常常主动分享塞尔维亚的风土人情,还笑着向我发出邀请:“一定要来我们国家玩呀,到时候包吃包住,一分钱都不用你花!”这句俏皮又真诚的邀约,像一缕暖阳,让跨国情谊变得愈发鲜活温热。

研修之旅的脚步延伸至成都、重庆,我们先后走进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中铁二院工程集团等单位。参访途中,学员们围绕技术应用、产业发展频频抛出专业问题,我在协助解答的过程中,不仅深化了对轨道交通领域的认知,更积累了大量行业专业词汇,让专业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扎实提升。

攀登蜿蜒的万里长城,邂逅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的憨态生灵,漫步洪崖洞灯火璀璨的吊脚楼群,我们在古今交融的场景中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一位塞尔维亚学员望着洪崖洞感慨:“中国的历史建筑保护得如此完好,还能与现代生活完美相融,太令人敬佩了!”这一刻,我深深体会到,文化交流是最生动的友谊纽带,能让不同背景的人产生深深的共鸣。

结课典礼上,学员们纷纷走上前与我拥抱致谢,有位嘉宾还特意送上塞尔维亚特色巧克力作为纪念。这份突如其来的认可与馈赠,让我真切感受到塞尔维亚友人的热情与绅士。十五天的相伴虽短,但那些课堂上的探讨、旅途中的欢笑、生活里的互助,早已凝结成难以割舍的情谊。

在这段短暂而充实的跨国研修之旅中,我有幸与塞尔维亚学员一同见证中国的发展成就与文化魅力:从课堂上的政策解读与技术分享,到实地走访中的创新实践,再到文化地标里的历史传承。我更加确信,中塞合作不应仅限于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交流,更应拓展至人文互鉴、民生合作、产业协同等多元方向,以真诚对话筑牢友谊根基,推动两国关系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迈向更深厚、更长远的未来。


地  址:浙江省杭州市留和路299号

电  话:0571-87799024

邮  编 :310023

永利娱城app信箱:ywbgs@zisu.edu.cn

微信公众号

Baidu
sogou